【Fintech Taipei 2019】國際金融科技論壇-FinTech監理沙盒國際實踐,各國監理沙盒手段有別

本次國際金融科技論壇聚焦於兩大項目,一是監理沙盒,一是開放API與開放銀行,本次論壇第一場邀請到經濟産業省大臣官房審議官中原裕彦、Payments Solved執行長Nilixa Devlukia以及非營利性金融服務組織Kiva策略副總裁Schan Duff分別針對各國監理沙盒制度發表他們這幾年累積下來的經驗,以及對未來之展望。

 

首先由日本經濟產業省大臣官方審議官中原裕彥分享日本對於監理沙盒的執行經驗,日本的創新目前多半來自於海外的新創加上本國對於監理改革,相互協作產生創新的應用場景,主要的相關政策推動依據來自於2017年發布「未來投資戰略」,在2013年發布之「產業競爭力強化法」,推動「企業實證特例制度」,使符合特定條件之下可以不受法令規範,在進行實驗性事業經營同時,進行規制改革,在日本現有法律規範下,推行「緩和規制」這種類似監理沙盒制度,其核心精神在透過溝通協調,減少法規對新創的衝擊,為新創爭取更多發展的機會。

 

美國的監理沙盒制度因為美國的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眾多,所以監理沙盒制度多半散落在各州自行處理,但目前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正積極推出全國性的監理沙盒。Nilixa Devlukia則是從FCA最初開放銀行的起源Project Innovate開始講起,從最初提供的直接援助(Direct Support)、指導單位(Advice Unit)到Regulatory Sandbox,並透過TechSprint持續找尋可行的解決方案。

 

對英國監理沙盒的未來發展方向,除了從開放銀行演進至開放金融(Open Finance)甚至是開放資料(Open Data),另外也提到跨部門的監理沙盒(Cross-Sector Regulatory Sandbox)是必然的趨勢。透過三位專家的簡報說明,可瞭解目前各國監理沙盒的進展,對於台灣目前正在推動的監理沙盒與國外相比,有了基礎的認識。